它们分别是:I型、IIA型、IIB型、杂化-O型、杂化E型。
用微扰方法计算弦理论I型时,计算还算完美。
但用这种方法计算其他版本的弦理论时,就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后来弦理论学家发现一个奇妙的事,这五种版本的弦论可以互相转化。
如果一种版本的弦论无法进行微扰计算,那么就可以将它转化成可以用微扰计算的那个版本。
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理论能够相互转化,物理学家称之为“对偶”。
5种弦理论可以通过一种对偶的网络联系在一起,这个联合体叫做“M-理论”。
因为它是包罗万象的理论,也可以叫它“母理论”,另外一种翻译就是“膜理论”。
之前我们所认识的弦理论是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构成是一根像橡皮筋的弦,后来科学家深入思考,为什么是弦呢?
为什么不能有其他东西呢?
弦论之中只有弦的观点开始松动了。
弦论中还有一种形状像飞盘或飞毯一样的2维体:膜。
也叫做2维膜。
不仅如此,还存在一种3维物体,叫3维膜,还存在一种4维物体,叫4维膜,等等,以此类推,直到10维膜。
这些实体就像弦一样,都可以发生振动和摆动,换句话来说,弦就是1维的膜。
在M-理论里,宇宙包含10维的空间加1维的时间,时空维度一共11维。
在新的一种平行宇宙的模型里,膜是最核心的元素。
之前的老版本弦论中,弦并非就是很小的,在足够高的能量注入下,弦可以拉的很长,长长的弦振动会产生引力波,我们可以通过探测这种引力波来发现弦可能存在的实验信号。
弦是1维的膜,它能够被拉长,同理可得,3维膜也可以变得很大。
如果有一块3维膜非常大,也许可以无限大,它将会将我们占据的空间充满,就像水会把巨大的鱼缸充满,这种情况表明,与其把3维膜看成3维空间中的一个物体,倒不如把它想象成空间本身的基底。
正如鱼栖息在水中,我们生活在一块充满整个空间的3维膜上。
当我们奔跑和漫步时,当我们生活和呼吸时,当我们牵手走在成都玉林路上时,我们就在一块3维膜中穿行。
但我们把3维膜和3维空间联想起来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弦理论中的空间维度不止3个,高维空间可以容纳的东西不止是一块3维膜。
虽然我们很容易想象2个普通的3维物体位于某个空间区域内,但很少人能想象2个(或多个)同时存在却各自独立的3维实体,其中每个实体都能将3维空间完全充满。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