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事物的认识,是从接触开始的,认知体接触到实体,产生信号;信号通过认知路径,转换为意;认知体对意进行判断,产生识。意与识的交互,产生知与觉。
意非识,识非意。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感官是认知路径,感官自身具有无知性。
念,是认知体对事物的知觉。
无念,是通过剔除判断实现去识留意的过程。
不执有、不执无,于有无不执之处,入无念境界。
无念一种什么状态呢?
是强光下的失明,是巨响中的失聪,是不掺杂思考的纯粹感受。是不起心的寂照,是无依止的本具,是对实相的无条件接纳。是心灵无专无注的平静,是无所求的临在,是与万事万物的熔融。是跃入本然的无我,是纯洁的澄澈,是没有了回响的空灵。
为什么我们想要追求无念呢?
识是多样的,是因人而异的,是归属于单个认知体的判断;但是对于同一类认知体,因为认知路径的一致性,可以确保意的一致性。无念,是为了突破个体认知的边界,打破主体间性,在认知路径中找到不言自明的同一。
怎么做无念练习呢?
我们在感知到特定信号的时候,对特定信号的驻足留意产生念,不驻不生念。感知而不驻足,不产生实体性执着,让知障短暂消失,就是无念练习。无念练习三步法:
1、如实照见:剥离情绪的波动,剥离认知的成见,剥离外界的干扰,剥离利害的忧虑。在剥离一切干扰要素后,在感知域内,依照认知路径,如实照见万物。
2、注意力弥散:对万物引起的意,不做判断,不凝眸,不驻足,不关切,保持注意力的持续弥散,以镜心去朗映万物。
3、边界消失:在有念中将念淡化再淡化,一切都进入下意识的行为中,才是可触达的无念。认知路径消失,认知体与实体的边界消失。
在无念境界,我走出了我肉体的边界,我抛弃了我的认知路径,我即是意,意也是我。
禅修之法莫作意,无念之中有真谛。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