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存在论表达,即个体认知本就是具有个体性、无限性、生物性的,因此个体认知必然受限。另个体认知是以自身衡量外界的,所以如自私性的自身识别、不具有客观能力的自身识别,也必然受限于其自身的识别方式与识别能力(自我)。再如不自知性的自我,其对自身的识别无法做到精确,表达更无法准确。所以在自我生命体间的感知与识别,并不存在标准式判断规则。存在论必须首先说明,人们之间的行为表达与行为识别在当下存在的差异问题。
例如恋爱中的情侣使用情绪做表达。两人产生矛盾后不能清晰表达自己意愿,而因生气等情绪说出许多伤害感情的言语,此时其已经身处表达误差之中,而又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另一方,使另一方识别其言语或情绪,此时如何识别情绪表达者的意图?其情绪与言语皆为负向性的,如何能够识别其正向意义?并且许多时候情绪表达者甚至不清楚自身意图。
或者是父母因感情或生活琐事吵架,其中一方经常将某一件事的争吵升级为否定另一方人格的争吵。假如争吵过程被孩子听到,孩子将如何识别父母的行为?是理解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被否定,还是理解本不应该产生否定行为的错乱人格?
亲密关系中的表达、行为与识别是存在错位的。日常生活中的如同事、朋友等关系中同样存在错位。例如有时候工作中的同事关系不融洽,并非是价值观不能相容,而只是工作方法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会有行为偏严肃的同事表达时不注意态度而产生一定的攻击性,或叫做强势,而有的人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攻击性,因此产生对抗,而导致两人关系产生对抗性。其实质原因只是因表达与识别存在错位。
以上例子是稳定社会中的例子,非稳定社会中行为与识别的关系将更为复杂。本文的二、三章中虽不是以识别关系为角度的论述,但其实质仍然是对识别关系的说明。行为与识别间的差异是个体间关系的一个十分主要的问题,但更主要的问题是,个体的识别基础不具备共性。即人们并未建立(共同的)生命认知。
如前所述,人类仍然在其自身构建的生存困境中。这是人类当下关系识别的基础。但如存在论的基础观点,识别的基础应是以生命视角建立感知与识别规则。即人类是自我生命体,拥有生命性及自我性。生存是生命共性,不能保证生存性,人类的生命将永远处于生存对立中。而使人类达到共同认知生命性,仍然需要使用自我。即,如果希望人类可以被称为所有人的归类,自然需要使人类这一群体建立共性——生命性认知。而使自我生命体能够了解其自身生命性与群体生命性的方式,只有使全部的自我生命体都认识到其自身是怎样的存在。建立生命性的识别基础,人类才可以创造超越性的未来。
在存在论认知视角下,可以定义善恶、真实、平等等概念,生命是可以共同存在,也一直在共同存在的。如果人类持续以对立性视角认知自身与世界,人类将永远无法突破自身的诅咒,也无法获得未来。因为自我生命当下确实已经陷入生存轮回。人类必须使用自我击破生存轮回才可以继续向前。
关于如何达到使人类拥有共同的生命性认知的目的,属于存在论关于人类构建个体间关系的认知结论,将在下一章论述。
人性的定义
存在论的观点论述至此,可以对人性做出定义了。人性是由其自身的生命性与自我认知性构成的。即人的本质是生命,人的一切本能与能力皆由生命性所赋予,并因以人命名的生命体拥有了自我能力,而产生了生命认知能力,从而可以认知自身与其生存的环境。但因认知是从空白中产生的,同时来源于生物性,所以认知是在无知与不自知中逐渐发展的,在当下阶段仍受不自知性制约,由生物私性构建了占有对立性认知的,但同时拥有如善良等对生命本质追求与向往的不自知性向自知性认知前进的将自身命名为人的生命体的生命本质。
存在论对新个体认知的期望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