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朝元年,大相府内,太监尖细的嗓音回荡在空旷的院落中:“皇上有旨,粤天地阖辟,便立人伦,黎庶兹息,俱顺天数,施亲尊以懋成,设教化而重范,大相闵朔之嫡女闵氏长宣,婉淑端仪,良贞正直,恭俭肃行,夙挺英资,故册封为文穆妃,望以身教天下,恩结民心,承厚德能处尊位,祝螽斯以承皇命,授其玉册,以告四方,择日入宫,钦此!”
闵长宣匍匐在地,双手举过头顶,接过那一卷圣旨,敛眉低眼,声音恭敬:闵长宣:“臣女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传旨的太监一脸谄媚笑意:“恭喜娘娘,贺喜娘娘,奴才在宫中,可从未见过皇上如此厚赏呢,您是我朝第一位独有二字封号的嫔妃呢,就连武宗当年最得宠的仁恭皇后,也只有一字而已,皇上对娘娘真是圣眷优渥。”
闵长宣起身,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吩咐婢女:闵长宣:“青鸾,看赏。”
青鸾立刻端着一个托盘上前,上面放着几锭金子,那太监一脸笑意:“多谢娘娘赏赐。”
闵长宣微微颔首,神情淡然,并无半点骄矜之色。闻言也只是低眉一笑,并无任何骄矜之色:闵长宣:“公公说笑了,皇恩浩荡,长宣自当笑纳之,只是这等事,日后还请公公慎言才是。”
那太监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眼前这位主儿是个心思剔透的,方才那话,若是传出去,便是有藐视仁恭皇后之嫌,他伸手轻轻打了自己一耳光:“瞧奴才这张嘴,尽胡说,娘娘有了封号,这日后进宫了,奴才还得仰仗娘娘提拔,才叫不负恩泽。”
越朝一向以简朴自持,妃嫔的封号都是沿用前朝,只有一个字,而到了闵长宣这儿,却变成了两个字,可见隆恩盛宠,且皇上圣旨已下,便已经昭告天下,更改不得,这无形之中,便已经将她架到了火上。
越朝皇族姓萧,旁系宗亲繁多,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尽管众人皆怀忠君爱国之心,却因各效其主而使得庙堂之争异常激烈,令天子时常为此忧心忡忡。先皇驾崩之后,遗下唯一的血脉便是现今的帝王萧即墨,他已经稳坐龙椅十载春秋。当年,由于先皇世宗英年早逝,临终前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了四位忠诚的大臣辅政,闵朔便是这四人之一。彼时,年仅十四岁的萧即墨登基称帝,十年之后,闵朔便将自己的嫡长女送进了深宫之中,此举既是为了彰显家族的忠心耿耿,也是为了巩固女儿在宫中的地位与恩宠。
闵长宣很清楚,自己从生下来开始,便注定是要入宫的。
只是她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样快,她以为,至少也要等到下一年选秀。
如今宫中未立皇后,地位最为尊崇的便是德昭仪楚琬婷。她的父亲乃是另一位辅政大臣楚通,其势力与闵朔平分秋色,互不相让。自幼与皇上萧即墨青梅竹马的她,两人之间的情谊自然非同一般。眼下这道圣旨,恐怕会令她心生不满,怨怼颇深。此外,宫中尚有两位妃嫔:陆婕妤陆云臻与陶美人陶姝。陆云臻之父乃大理寺卿陆正,虽身为庶出,但她仍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小姐;至于陶姝,则原本只是宫中一名普通宫女,因一次意外被醉酒的萧即墨宠幸,随后被册封为御女。四年前,因诞下皇长女萧玉染有功,得以晋升为美人。
这后宫,看似风平浪静,实则风起云涌,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闵长宣想着,微微叹了口气。
青鸾:“小姐,可是在为进宫一事发愁?”青鸾见她叹气,开口问道。
闵长宣:闵长宣看了她一眼,淡淡道:“愁到也不愁,只是这往后,怕是再难有如今这般安生日子过了。”
青鸾默然,这宫墙高耸,进去容易,想出来,可就难了……
闵长宣:“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青鸾,你随我去见父亲。”闵长宣放下手中茶盏,起身道。
青鸾点头,随着她去了书房。
长宣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