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高祖欲废太子刘盈,更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吃惊不小,当日所议未成,但高祖既存此心,早晚必见实行。若使废立事成,刘如意将来即了帝位,自己即使仍为太后,但刘如意乃戚夫人所生,母以子贵,戚夫人自然得势,自己反要仰其鼻息。而且太子刘盈本是嫡子,转须北面称臣,心中实在不甘。辗转寻思,欲求保全太子之位,却又无法可想,只是日常焦急愁苦,不知如何是好。旁有亲信近侍进言道:“留候张良最善设计,素得主上信用,不如使人寻他设法。”吕后依言,密遣其兄建成侯吕释之往见张良。
此时张良正托病在家学习导引之法,不食米谷闭门不出,已有年余。今闻吕释之求见,张良只得请入相见。吕释之见了张良就说道:“您一直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准备换太子,您怎么能够高枕无忧呢?”
张良一听急了,你说我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想立的不是你外甥,我没帮皇上出谋划策就不错了,你还过来埋怨我。于是回答道:“当初皇上多次处在危机中,所以采用我的计策。现在天下安定了,皇上因为个人喜好要换太子,这是皇上的家事,即使有一百个跟我一样的谋臣去劝也没有用啊。”这点张良就聪明,在一个不太自信的皇帝手下做事,自己又不十分出众的情况下。甭管太子是不是国本,只要牵扯到皇帝的家事,自己就不应该管。比如后来的岳飞,他的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关注皇帝的立嗣问题。一个员工就是老板请来打工的,你管他包养几个大学生?遗产怎么分?
吕泽之一听来软的不行,索性强硬地说:“你张良说什么也要给我外甥出个主意保住太子之位,不然我就不走了,就跟你耗在这里。”
张良没办法,可又实在不想参与到政治斗争中去,尤其是这种皇嗣之争最为敏感。太子争夺战,一旦被拉下水,就再也出不来了。可现在吕泽跟块狗皮膏药一样地粘住自己,不给他献策他是不会走的。于是张良想了个办法,他对吕泽说道:“这件事不是动动嘴就能解决的。如今有四个人,皇上一直想任用人家却不肯听他的。这四个人年纪很大,觉得皇上不懂得尊重别人,所以躲在深山里不肯出仕。不过皇上很敬重他们,如果您能不吝惜金玉璧帛,再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恭有礼,并预备车辆,派口才很好的说客前去恳请,他们应该会来。来了之后把他们当做贵客,让他们时常跟着太子入朝,让皇上看到这四个想请都请不来的人,一定会很惊讶并且询问他们。这对太子有极大的帮助。”
吕泽一听这办法还算靠谱。就问张良是哪四个人,这么有能量?张良告诉吕泽:“这四人便是‘商山四皓’。”
说说这四个老头,相传这四人分别叫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东园公。后来不少文人雅士都为四皓题诗来表达仰慕之情,如唐代的李白、白居易等人。能被张良推荐、被刘邦崇拜的,那说明四人在当时的确有名,且受人尊崇。不过在我个人看来,“天子呼来不上船”未必都是淡泊名利,反而这些人里不乏沽名钓誉之辈。不过话说回来,沽名钓誉这种事,首先还是要有一定的能力,否则想钓也钓不住,一下子就被人识破了。
于是吕泽照着张良的指示教刘盈怎么去拉拢商山四皓,刘盈便写了一封言辞极为诚恳谦卑的书信,并准备了十分丰厚的礼品找人去迎请四皓,没多久商山四皓就被请来了。四个白胡子老头,甭管能力怎么样,起码一看就是仙风道骨,这让吕氏一家安心了不少。
忽有警报传来,说是淮南王英布造反。淮南王英布本是楚将,项羽封之为九江王,后来叛楚归汉,与韩信、彭越共灭项羽,高祖仍将九江故地封给他为淮南王。英布称心如意频频来朝,君臣之间毫无猜忌。到高祖十一年春正月,听说淮阴侯韩信为吕后所杀,英布开始恐惧。
帝王传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