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妥当安排后,唤来李世安夫妻,询问着他们的心思,不日,李宝娟便要出嫁了,夫家是原安西将军凌家的庶幺子,凌家因着安西将军凌云志殉国而没落,在京中已然没了昔日的富贵,一次偶然水婵娟见到了李宝娟,得知我要为她寻门亲事,便牵了线促成一段姻缘;
李世安夫妻只言说我们去哪他们就跟着去哪,成亲之事有李德明在,况且,如今的许语琴张罗一桩喜事已然是得心应手了。
天明登前途,独与亲人别;李家马车启程,辞别了京中的亲人,我的心情极为雀跃,太久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李东煦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我归心似箭,浩浩荡荡的李家车队,在我的催促下,半个多月总算是踏进了青州府地界,好家伙,知府邹明大人亲自相迎,还招来下辖县的官员列队欢迎李东煦三品大员及妙蕊娘子,一品诰命夫人返乡;
我自马车中再见邹明心中疑惑的发问于李东煦:
“他,怎么还是知府啊?合华国不是有制三年一换官员所辖之地吗?再不济最多也就是六年啊?”
“呵呵,如今的青州府可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他怎可舍得离开如此丰足之地呢!与我书信了好久,求我在皇上面前进言,以保他继续留任这个知府之职。”
“啊?竟还有这等事呢,一个州府的外放之官,怎能与京官相比呢?”
“官职自是不能比拟的,可油水是能比啊,一州知府,可是这州府最高的官员了,又出我这般官居与皇商之人,现下更是有你这般高品命妇,他为何要去京城啊,无家世无背景,你要他如何混迹下去;不只他,你可还记得那个玉阳县令史高洁,连他都没动过,一心一意帮衬着思路叔这个李氏族长;呵呵,思路叔频频来信戏言这个县令都要成李氏族亲了。”
我微微抚额,轻轻摇头感叹,青酒红人脸,财帛动人心,堂堂朝廷官员竟只为李氏办事;
李东煦见我摇头,便大手一挥,直接把这些个官员都交给了南贵和李德亮,吩咐着李家马车回了青州府的李府;
南贵和李德亮眼下已全力把生意接下,再不用李东煦费心了,在京中许多年,他们叔侄二人应酬官员早已游刃有余,特别是南贵,没了往日的欢腾性子,沉稳内敛,在京城商界中声名雀起,与他一同扬名的还有王家尔和周学义;
不过,这两年李德亮可是不同凡想的,许宏文极为看重他,将许家部分产业交到了他的手上打理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经管着酒业,织业,米业,还有许珊的所有书斋和许明华与我的六个商铺;
我原以为他会疲累为难,却不想他应付起来得心应手,风生水起,得了满京城的赞扬;
我暗暗感叹着,李德明是真真的有先见之明,早早的为他们兄弟定下了媳妇,要不然,李府的门槛怕是十几日就要换一个了;
回了李府快速的安置了一众人,布置了一番,只休息一日,我迫不及待的拉着李东煦上了回玉阳县城的马车;
自京城李府门前与母亲张兰香匆匆一别,已十一年了,前几年还能收到父亲徐敬西报平安的家书,可再被李东煦一语惊醒后,我便开始给母亲张兰香写信,十几封信后,终是得了一封回信,当时心情激动的展开,可信上只有廖廖数字:无关之人,勿念,此信最后一封,不会再回;
从此,只有我每个月去信,而我的信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连父亲徐敬西的平安家书都没有了;
李东煦想为我解忧,便命玉阳县城李家之人去探望,结果,探望之人皆被挡在大门外,只得了崔婆子代父母的口信,‘一切安好’再无其它;
情殇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