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是1949年导沂工程中确定为临时蓄洪水库。50年代初建成的骆马湖南堤、皂河节制闸及洋河滩闸,通称“一线控制”。1958年6月建成的宿迁闸及六塘河闸,筑二线大堤,形成宿迁大控制,通称“二线控制”。自此骆马湖形成常年防洪蓄水库,湖底一般高程19米,正常蓄水位23米,一线控制水面积375平方公里,库容9亿立方米,设计防洪水位23.5米;二线控制水面积432平方公里,设计防洪最高水位25米,库容15亿立方米。骆马湖上承沂河及中运河来水,流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下游分别从嶂山闸泄洪入新沂河,从皂河闸和宿迁闸泄洪入中运河。50年代还有洋河滩闸泄洪入总六塘河,1960年代洋河滩闸改为灌溉送水闸,不再泄洪。
上游河道
沂河,源于山东省沂源县鲁山,南流经沂水、沂南、临沂、郯城,于邳州齐村入江苏境,在新沂县苗圩入骆马湖,全长333公里(江苏境内45.5公里),骆马湖以上沂河流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上游为丘陵山区,临沂以下渐入平原,洪水期峰高量大,枯水期经常断流。沂河过临沂,东岸彭家道口有分沂入沭水道向东南分水入沭河,西岸江风口有邳苍分洪道向西南分水入中运河。沂河入邳州后,南流至华沂,东岸有白马河汇入。华沂以下分为两支,西支为老沂河,在窑湾入中运河,现上端堵断,不再分泄洪水,并改道入骆马湖,长23公里,集水面积198平方公里;东支为1949年人工开挖的新沂河,穿陇海铁路南下,于苗圩附近注入骆马湖,后改称沂河。
下游河道
新沂河,是建国初期1949~1952年沂沭泗水系下游人工开挖的主要排洪通道,从华沂经骆马湖至海口,长186公里。其中嶂山以下146公里,起自骆马湖嶂山闸,沿新沂、宿迁(今宿豫区)界东行,穿沭阳县境,沿灌云、灌南县界至燕尾港入海。承担的排洪流域面积,包括区间汇水的7000多平方公里,总共近6万平方公里。除嶂山闸下6公里为切岭开挖外,全线修筑南北大堤,束水漫滩行洪,沭阳以西堤距1100~1300米,沭阳以东堤距1300~3300米。沭阳以上南岸有山东河、路北河、柴沂河等支流汇入,北岸有总沭河、新开河汇入,至沭阳城西,南会淮沭河,沭阳以下与盐河相交。是沂河下游排洪入海河道。
中运河京杭运河的一段,北起山东台儿庄,南止江苏淮阴水利枢纽,全长190余公里,几乎在江苏境内。中运河水系,属泗水、运河水系(包括泗水、南四湖和中运河水系),南四湖汇集泗水、汶河以西、黄河与废黄河之间的洪水,由韩庄闸出韩庄运河,进入江苏境内,称中运河。以后再汇邳苍地区及西部邳睢铜地区来水,南入骆马湖。中运河出骆马湖东南流至淮阴县杨庄,与二河相会。
中运河是在明、清两代开挖的泇河和中河基础上拓浚改建而成。自邳州黄楼村进入江苏,折向东南经泇口、滩上、运河镇,至新沂二湾入骆马湖,为中运河上段,长55公里(省界至民便河口),承泄南四湖和邳苍地区来水,集水面积3.9万平方公里。经多次扩建,行洪能力已达5000立方米每秒。中运河出骆马湖皂河闸,沿骆马湖南堤过宿迁闸,平行于废黄河东南流,经宿迁、泗阳,至淮阴县杨庄会二河、废黄河,为中运河下段,长124.1公里(民便河口至二河口),是骆马湖桃汛和分洪出路之一,又是淮、沂水系的连接点,最大行洪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中运河全长179.1公里,该河从大王庙至二河还是京杭运河苏北段的一段,又是江水北调的输水干河,已建成泗阳、刘老涧、宿迁、皂河4个梯级枢纽。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