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purpureomaculatus)是一种分布在孟加拉国、缅甸、泰国南部、马来西亚西部、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一种毒蛇。它的毒液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的毒理机制正在逐步被研究者们阐明。
红树林竹叶青蛇的毒液主要含有血循毒,这种毒素可以导致急性皮下广泛出血,严重情况下可发展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这种毒蛇的一次排毒量约为5.1毫克,而成人致死量约为100毫克,因此致死率相对较低。然而,由于目前还无法制备有效的单价血清,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
除了破坏凝血功能的主要作用机制外,红树林竹叶青蛇毒液中还含有透明质酸酶和激肽释放酶。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结缔组织,使蛇毒迅速扩散;激肽释放酶则能显著增加血浆中舒缓激肽释放酶的释放速度,从而导致毛细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疼痛及其他效应。此外,出血毒素、磷脂酶A(PLA)以及竹叶青毒液中提取到的其他心脏毒素与细胞毒素还可引起局部组织出血、水肿,甚至出现坏死及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
对于被红树林竹叶青蛇咬伤的治疗,早期治疗包括伤口清创术,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和0.3%碘伏冲洗伤口,同时服用中草药犀角地黄汤加味煎剂,并使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由于这种毒蛇的毒液成分复杂,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毒素的作用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红树林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purpureomaculatus)咬伤后的主要症状包括:
1. 局部出血、肿胀和疼痛:这是由于竹叶青蛇毒液中的血循毒素引起的,可导致急性皮下广泛出血,严重情况下可发展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伤口牙痕通常为2个,间距约0.3-0.8厘米,会有少量渗血,且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 。
2. 血性水泡:被咬伤后,伤口可能会出现血性水泡,这是竹叶青蛇咬伤的一个典型特征,且这些水泡较多见,出现较早 。
3. 全身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在部分患者中,可能会出现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但这些全身症状较少出现 。
4. 组织损伤:除了破坏凝血功能的主要作用机制外,蛇毒中还含有透明质酸酶和激肽释放酶。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结缔组织,使蛇毒迅速扩散;激肽释放酶则能显著增加血浆中舒缓激肽释放酶的释放速度,从而导致毛细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疼痛及其他效应 。
5. 心脏毒素与细胞毒素:竹叶青毒液中提取到的其他心脏毒素与细胞毒素还可引起局部组织出血、水肿,甚至出现坏死及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 。
6. 过敏反应:在某些情况下,被咬伤者可能会对蛇毒或治疗中使用的抗蛇毒血清产生过敏反应,如出现急性荨麻疹等 。
由于竹叶青蛇的毒液成分复杂,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毒素的作用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被咬伤后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蛇蛇毒液研究报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