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鳞蝰(Echis carinatus)是蝰蛇科下的一种剧毒蛇类,以其小型体型和强烈的毒液而闻名。它们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是印度次大陆,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地区,以及中东和中亚的一些国家 。锯鳞蝰的毒液含有多种成分,主要为血液毒素,能够迅速破坏人体组织,引发严重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
锯鳞蝰的毒液中包含的血毒素会立即破坏人的血液和组织,引发严重出血。毒液扩散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炎肿胀,毒液所到之处人体组织都可能坏死。中毒后,可能会出现恶心、腹痛、昏迷等症状。锯鳞蝰能一次分泌平均18毫克的毒液,最高纪录是72毫克,而只需要5毫克的毒液就能杀死一名成年男子 。
在治疗方面,已有研究表明,有一种原本用来治疗重金属中毒的药物——二巯丙磺钠(unithiol),可以减轻锯鳞蝰毒液对小鼠的影响。这种药物可以捕捉毒液中的金属离子,从而抑制毒液的活性。在实验中,所有在注射蛇毒15分钟后口服二巯丙磺钠,并在一小时后注射抗毒血清的小鼠都存活了下来。这表明二巯丙磺钠可以作为一种被蛇咬伤后早期的干预措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前往医院治疗 。
此外,还有研究关注了巴基斯坦毒蛇抗蛇毒血清(PVAV)对印度次大陆锯鳞蝰蛇毒液的免疫反应性和中和功效。研究表明,PVAV在与毒液的结合方面普遍优于常用的多价抗蛇毒血清,并且对来自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锯鳞蝰蛇毒液促凝血和出血作用表现出优越或相当的中和功效 。
综上所述,锯鳞蝰的毒液成分复杂,以血液毒素为主,能造成严重的生理影响。目前,已有一些抗蛇毒血清和潜在的口服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锯鳞蝰的咬伤,但及时的医疗干预仍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锯鳞蝰(Echis carinatus)咬伤后的主要症状包括:
1. 局部疼痛和肿胀:被咬伤后,伤口会出现剧烈的烧灼感、抽痛和肿胀,这种肿胀可能迅速蔓延至邻近的身体部位。
2. 出血和凝血异常:锯鳞蝰的毒液会破坏人的血液和组织,引发严重出血。这可能包括流血不止、凝血异常、咯血、黑粪、血尿和流鼻血等症状。
3. 恶心、呕吐和腹痛:中毒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昏迷等症状。
4. 发烧:被咬伤后,可能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这可能是更严重反应的警告信号。
5. 低血量性休克:由于严重的出血,患者可能会经历低血量性休克。
6. 急性肾衰竭: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寡尿、尿闭情况,若导致急性肾衰竭则需要接受肾脏透析治疗。
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情况,需要进行肾脏透析。
8. 组织坏死:毒液可能导致伤口周围的组织坏死,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9. 神经系统症状:虽然锯鳞蝰主要为血液毒素,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被锯鳞蝰咬伤后,及时的医疗干预非常关键,包括使用抗蛇毒血清和支持性治疗。由于锯鳞蝰的毒液具有强烈的毒性,被咬伤者需要尽快接受医疗救治,以减少潜在的致命风险。
下期:黑色死神——黑曼巴
蛇蛇毒液研究报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