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蛇是一类在中国南方常见的毒蛇,其毒液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血循毒,能够导致急性皮下广泛出血,严重时可发展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近年来的研究逐步阐明了竹叶青毒液中各生物活性成分的毒理机制,并且临床治疗技术及疗效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
竹叶青蛇毒液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血循毒素,可引起皮下出血,其一次排毒量约为5.1毫克,而成人致死量约为100毫克,因此其致死率相对较低。然而,由于目前还无法制备有效的单价血清,临床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治疗方面,对于竹叶青蛇咬伤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建议的早期治疗包括伤口清创术,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和0.3%碘伏冲洗伤口,同时服用中草药犀角地黄汤加味煎剂,并使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
此外,竹叶青蛇毒中的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结缔组织,使蛇毒迅速扩散;激肽释放酶则能显著增加血浆中舒缓激肽释放酶的释放速度,从而导致毛细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疼痛及其他效应。出血毒素、磷脂酶A(PLA)以及竹叶青毒液中提取到的其他心脏毒素与细胞毒素还可引起局部组织出血、水肿,甚至出现坏死及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竹叶青蛇的毒液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临床上对于其咬伤的治疗仍然面临挑战。
竹叶青蛇咬伤后的主要症状包括:
1. 局部症状:咬伤部位会出现剧烈的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伤口牙痕可能为2个,偶尔可能只有一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
2. 全身症状:较少出现全身症状,但可能包括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在严重的情况下,部分患者可能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甚至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
3. 出血:竹叶青蛇的毒液以出血性改变为主,可能导致皮下出血和组织坏死。
4. 其他症状:有时可伴随头晕、眼花、恶心等中毒症状。
如果被竹叶青蛇咬伤,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尽快就医。治疗可能包括伤口清创、服用中草药、使用抗蛇毒血清等。
蛇蛇毒液研究报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